2022-09-24 00:38:02
高清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333333.run
写文章
本轮大连疫情来势汹汹,致使大连主市区几百万人口实行居家封闭管理,每天新增百例阳性结果。很多人都在疑惑,大连会不会成为另一个上海?大连会不会因为防疫引起各种社会问题,大连居民的生活是否能得到保障?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完全不可能。
城市的体量不是一个级别
上海是千万级别的大城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上海市常住人口2489.43万,低于重庆的数据,位列全国第二。而大连的常住人口745.08万,城镇人口占比大概82%。而此次封闭管理的大连主市区的常住人口不超过450万。不足上海市的五分之一。
人数少就意味着供应压力,管理难度都要小很多。同时人数少也意味着传播链条更短,传播人数更少,疫情传播更容易控制。
目前大连每天新增的病例大概在一百例左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反应速度不同,大连反应更快
大连没有国际大城市的包袱,疫情爆发后应急处理和封控决定果断干脆。8月28日疫情爆发后,8月29日开始控制公共交通,30日进行了全城静默管理。这样的反应速度不能说不果断。大连的静默管理是基于疫情本身做出的主动决策,而上海的封城更像是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做的决策妥协。
主观动因不同,效果也不同。大连的决策最大限度的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从根源上斩断了病毒的传播链条。病毒的传播是以倍数增长的,迟一天做决定,受感染的人群就可能翻倍,人员密接场所数量就更多。
老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大连这一次快速的静默管理决定,从目前效果来看,是真正拯救了大连。
地缘经济不同,供应压力不同
上海封城期间很大一部分矛盾来源于民生压力,很多人因为封城导致吃喝都发愁。甚至出现了各地定点支援的事情,让上海成为了全国的笑柄。
再加上上海本上是一个以金融为重心的城市,农业供应需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支援,长距离的运输,大量的运输需求,让上海的供应压力急剧增加,直到暂时崩溃。
而大连所处的辽东半岛,本上就物产丰富,庄河、普兰店、瓦房店出产大量的蔬菜瓜果,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接近产地,运输距离短,加上大连实行的是静默管理,居民可凭通行证出门买菜,就更加减轻了大连市民生供应的压力。
基层工作人员经验不同,协调调度不在一个水平
这一点是我认为大连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上海的根本原因。大连之前已经经历几次疫情,已经形成了一
套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有很强的实操经验。
上海很多问题,舆情的出现都是因为基层调度协调出现的问题。而大连的基层组织在这一点堪称专业。
还有一点,我没有接触过上海的基层,但我接触了太多大连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以极低的工资,做着如此繁重复杂的工作,真正地表现了一个基层人员的责任心。
说实话在大连我没听过有一个关于社区物资发放错误,物资被倒卖的事情。这一点不得不为大连的工作人员点个赞。
群众心态不同
这一点我怕有人说我是地域黑,所以我只说大连的居民。大连人对上面的决定,不管理解不理解都是坚定执行。大家即使有问题,抱怨的少,理解的多。大连这个城市不排外,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让外来人也有更强的归属感,在疫情处理上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昨晚我遇到一位从飞机上下来的哥们,为了回家,拖着行李在路上走着。我问他大连疫情这么严重你回来干什么,他说他是大连的,大连是他的家,他不会嫌弃,也不会害怕自己的家。
大连这次疫情,没有偷跑的,没有出去避难的,更多的是留下来陪着这个城市共度难关的。
综上我认为,大连不会成为下一个上海,因为这里是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