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陨落:杨永松将军去世,1955年授衔1048名开国将帅已全部离世

2022-09-30 11:01:02

白癜风吃什么药

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2022年9月1日,开国少将杨永松因病去世,享年103岁。杨永松老先生的离世,也意味着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健在人数为零。

回顾杨永松老先生的一生,可堪称为传奇,他身经百战,在硝烟里创造奇迹,在征战中建立功绩。

67年前,杨永松还是开国将领授衔仪式上年龄最小的那一个,如今最后一位长寿将军也已经离世,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曾经的一幕幕,都已变成往昔。

杨永松将军1919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是家中的老四。杨将军的父亲是一个贩卖咸鱼咸菜的小贩,母亲则靠租地维持一家生活,勉强可以维生。但天有不测风云,杨将军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中生活越发艰难。但多亏母亲有先见之明,在家庭极为困顿的时候,仍坚持送杨将军读书。

然而平凡的他们,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9岁的杨永松看着一天天消瘦枯黄的母亲,实在不能忍心,他决定放下书本,做一个田里的放牛娃,补贴家用,改变命运的前提是要好好的活下来。

杨永松的母亲虽然沉默不语,却早已泪流满面,那滴落的一颗颗泪水里,浸满了生活的苦涩与无奈。在放牛的那段日子里,杨永松见识到了地主的剥削与平民的无助。

杨永松能走上革命道路,受二哥杨鹤松的影响极大。父亲去世后,杨鹤松为了生计到新加坡打工,在打工期间接触到共产主义,并加入共产党,成为杨家投身革命的第一人。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为了声援南昌起义,杨鹤松回到家乡,组织开展革命运动。年仅8岁、还在私塾学习的杨永松在二哥的影响下,参加了村里的童子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3月,一件改变杨永松的大事发生了。二哥杨鹤松揭竿而起,组织领导了震惊广州的“百侯暴动”,虽然不久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但作为后勤的一份子,年幼的杨永松得到锻炼,更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决心。

不幸的是,虽然“百侯暴动”一度给予了敌人十分沉重的打击,但在敌人调集重兵前来围剿后,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杨永松

作为这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杨鹤松成为了敌人搜捕的重点对象,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杨鹤松与杨家被迫逃离百侯,迫于生计,年轻的杨永松只能靠给地主放牛为生。

在放牛期间,不到十岁的杨永松再次深刻地体会到了剥削阶级对于底层人民的欺压,而这也让他更加了解到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新中国的重要性。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放牛生活后,杨永松终于在1930年的春节后,等到了来自二哥杨鹤松的消息,在二哥的帮助下,11岁的杨永松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联一年多的组织。

1930年4月,在前往闽西的路上,杨永松受到了陈采芹的革命思想理论的影响,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留在了永定县委机关。

张爱萍

至此,杨永松正式开始了革命工作。由于工作认真,革命信仰坚定,杨永松被选入闽西儿童团团总部任组织部部长一职,在张爱萍麾下工作。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战乱时期更是如此,耳濡目染下,杨永松很快就在工作中学习和成长,积累了不少革命斗争经验。

而如果要问杨永松老将军,在他一辈子的革命岁月中,什么经历最印象深刻、最值得骄傲,那么一定是参加红军。

参加红军之后,杨永松被编入了红军101团,主要负责在红十二军的政治部机关中做文书和后勤工作。当时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调派了大批量的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杨永松紧紧跟随红军部队,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战争。

由于战略失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留实力,红军主力开启了长征之路。尽管长征之路漫长而又艰苦,但是杨永松并没有被吓倒,他依旧秉承着坚定的革命信念,紧紧跟随着红军部队进行大迁移。

在过草地的时候,杨永松因为双腿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最终导致双腿肿胀,逐渐难以行走。

他想到这一路上不断牺牲的战友们,难道自己也要死在这茫茫大草地上了吗?

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鼓励自己,他找到一根木棍,强撑起自己羸弱的双腿。

战争之中,行军速度不能被拖慢,杨永松看着渐行渐远的大部队,他咬紧牙关,突破身体的极限,连续追赶了3个小时。

因为他的努力,双腿在追赶途中逐渐暖和了起来,奇迹般地消肿了,他又一次赶上了大部队。

就这样,杨永松紧紧跟住大部队,在穷山恶水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走完了长征全程!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杨永松被组织上安排在115师685团政训处任职。很快,他就随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685团作为115师的先锋,最先与日军展开战斗。当时,杨永松率部经冉庄向阵地转移,突然听到了前方的枪声。

经过观察,他发现是一小队日军正在与我军交火,估计是在侦查时偶然遭遇,双方都没有准备,正处于对峙阶段。见状,杨永松立即指挥战士们按队形展开,加入了战斗。

由于日寇武器装备优良,而且单兵素质过硬,我方打了很久都没有取得明显进展。杨永松判断,必须要先打掉对方的火力点,才能进行突破,而这需要有人冒着危险,到近处进行攻击。

面对敌情,杨永松没有任何犹豫地说道:我有爆破经验,你们掩护,我来上!说完,他就在战士们的掩护下,带着爆破筒,单手匍匐到了日军火力点前方。

冒着敌人猛烈的射击,杨永松稍稍仰身,用尽全力将爆破筒向对面扔了过去,在轰的一声中,日寇的火力点顿时哑了,战士们立即展开了冲锋,全歼了这支日军。

多年后,杨永松在回忆时说道:其实我也没什么经验,但我是个老兵,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

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开展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我军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

在后期的作战过程中,杨永松又跟着部队去到了山东地区,在山东南部浴血奋战。

一直到1942年10月,杨永松才离开了前线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并在完成学业后去到了徐向前的身边任职。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杨永松又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党的七大。

2021年,103岁的老将军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坐在28排17号。他还用手绢整整齐齐地包裹着自己当年参加七大的代表证,鲜红色的印戳变淡了,但老将军心中的红色信仰始终如一。

除此之外,杨老将军还保存着自己参加七大时的笔记,上面的字迹一笔一划极为工整,力透纸背。他的儿子说:“平日里,父亲最珍视的就是这些‘宝贝’。”

杨永松将军参加7大的代表证

当时,前往七大的路并不平坦。尽管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原本就不是真心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再次开始蠢蠢欲动。

从各个根据地前去延安的路都困难重重,很多代表在路上遇到了敌人袭击,一些同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用老将军的话说:“任何困难都撼动不了我们前往延安的决心。”

党的七大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说到这里,百岁的杨老将军仍十分激动,他挥起双手说道:“心中有旗帜,前进有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大胜利闭幕后,杨永松根据形势需要,回到了东北前线。由心中的旗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又经历了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杨永松将军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渡江、淮海等战役。

1949年3月,四野特纵组建了第一战车师,30岁的杨永松任政委。

四野第一战车师的师长,是著名的“出关将军”曾克林。战车师铁流滚滚,杨永松满心期待跟随大军一起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但是,关键时刻杨永松和曾克林却得到野司暂缓南下的命令。

原来,新中国第一个战车师要参加北平的入城式和开国大典阅兵式。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曾克林和杨永松指挥30辆坦克、30辆装甲车参加了隆重的入城式,在上级指示下还特意在使馆区的大使馆门前绕了一个圈,随着坦克和装甲车轰鸣而过,大使馆的玻璃都震动了。

开国大典阅兵时,在“功臣”号坦克的引导下,杨永松和战车第1师在天安门广场隆隆驶过。参加大阅兵的除四野第一战车师42辆坦克(装甲车),还有华北军区一个战车团18辆坦克(装甲车)。

1955年,我军决定施行军衔制度,对符合标准的将领授予军衔。

但军队将领不计其数,名额又十分有限。为了将军衔授予最合适的人,对于每一位提名授衔的将领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核。

杨永松从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加入到队伍中,而且经历过艰难的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论是资历还是军功,杨永松都无可厚非地符合少将标准。

就这样,杨永松毫无疑问地成为一名开国少将,荣获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奖章。

1968年,杨永松担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他是注定要把革命当作一生的事业的人,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但是他依然闲不下来,北京中区工程兵顾问,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永松一家人,为了革命家破人亡,与兄嫂失散之后,他坚定信念,选择跟随红军,选择把红军当成自己唯一的家。

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杨永松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逐渐成长为了我军的一代名将,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在1988年,被国家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1年,杨永松以副兵团级离休。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他并没闲下来。他不但仍担任我军顾问,同时也开始著书立说,撰写了回忆录《硝烟往事》。

2008年5月,回忆录《硝烟往事》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红色历史书籍,也是再现战争年代的珍贵史书。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北京的一所小院里,年过百岁的杨永松依然精神矍铄。杨永松在家中观看阅兵仪式,看着一股钢铁洪流在天安门广场中漫过,杨永松非常激动。

从少年时期离开家乡,走遍全国,为国战斗,到年过百岁身在他乡,杨永松一直不忘曾经哺育过自己的家乡。年已过百岁高龄,他无法再回家乡探望,吃着来自家乡大埔的特产蜜柚,杨永松满满回忆,他说:“在外这么多年,记得最深的是老家的革命氛围。”即使家乡的山如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绝,但不能阻挡一切积极进取的人们为国争光,为人民谋幸福。

2022年9月1日,103岁的开国少将杨永松逝世,1955年首批授衔的将帅已全部离世,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存4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荥阳百科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