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19:50:00
2008年9月1日,刘继红陪着丈夫罗京在医院接受淋巴肿瘤切除手术。
就在同一天,罗京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被家人送进医院抢救。
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也落了个半身偏瘫,余生与轮椅共伴的结果。
一个星期后,罗京的哥哥罗平来看望弟弟,并讲述了母亲被抢救的经过。
罗京悲痛欲绝,他想要回去,哪怕只是看母亲一眼。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完成。
“那些天他很痛苦,身体疼,心里也疼。后来他就问我说过年能不能回趟家。”
2009年除夕前一天,刘继红将已经骨瘦嶙峋的丈夫打扮得体,戴上假发。
夫妻二人努力微笑着走进自己的家,所有人欢聚一堂。
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母亲,眼泪就再也止不住。
扑通一声罗京跪在地上,嘴里直说着“我没陪着您,我怎么没陪着您啊……”
小小的心愿完成,大大的遗憾刻进亲人的心。
6个月后,罗京在医院闭上双眼,生命永远定格48岁。
刘继红曾在丈夫耳边承诺:“我会照顾好家人,你放心吧!”
之后她待公婆如亲生父母,对儿子百般疼爱。
可7年后她改嫁富商的消息一出,网上“果然爱没有永恒”的言论渐高。
如果说刘继红是“带着前公婆”一起改嫁的呢?
如今的丈夫被刘继红的孝顺与真诚打动,两人一起经营新的家庭。
6年过去了,她的幸福值得被祝福……
01遇见爱情也是一种幸运
1961年出生的罗京自小成绩优异。
22岁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成为了一名《新闻联播》的播音员。
《新闻联播》作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节目与播音员均被群众重视。
用努力铸就基础,用敬业丰富工作。
越来越出色的罗京在多次获得“年度最佳主持人”称号后,他与赵忠祥、宋世雄也就此并称,成了“中国播音三巨头”。
名声越来越响,在台里越来越被重视,自然也就意味着工作越来越多。
一直没有腾出时间考虑感情问题,罗京还没有特别着急,他的老师李教授先开始坐不住。
可无论旁人怎么催促,罗京始终相信缘分到的时候感情自然就来了。
好在没多久,他就迎面撞上了刘继红。
1966年出生于北京的高干家庭,刘继红的父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女儿的教育很是看重。
小姑娘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在家里听话懂事,在学校里成绩出类拔萃。
长大后的女孩因为崇拜电视中游刃有余、自信大方的主持人形象。
于是将播音主持作为求学目标。
自然而然地,北京广播学院就是她认定的,实现梦想的最佳院校。
上进姑娘对学习有着很大的热情,一朝进入理想院校便常常“麻烦”教授为自己解答疑问。
1985年的一天,罗京在和李教授闲聊时正好遇见来问问题的刘继红。
热情大方的女孩笑起来阳光又灿烂,与老师说话毫不扭捏,大方又礼貌。
站在一边听着看着,越看越觉得“这女孩不错”。
罗京对刘继红的第一印象实在是很好。
而这边,虽然表现得自然又平常。
其实与家喻户晓的,正在主持《新闻联播》的师哥面对面。
刘继红心里的敬仰和欣喜已经快要满溢。
四目相对,她就率先红脸。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李继红先走,罗京稍候。
李教授拉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小声问:“怎么样,这个小姑娘真不错,我介绍你们再认识认识?”
有人介绍,情感递进就快了很多。
今天问问题,明天感谢师哥的解答回请一顿饭。
后天发现了个有趣的玩意儿再分享。
熟络起来后,李教授便鼓励罗京追求刘继红。
之后的故事就像水到渠成,稳重的罗京与活泼的刘继红牵手成了情侣。
在一起之后,罗京总是很忙。
那个年代表达情感的方式总是含蓄,动人的情话不好意思说出口。
嘴笨手勤快也是很好的选择。
于是每次出差在外,罗京都会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女友自己的行程和所见所闻。
在刘继红的心里,罗京虽然不擅表达,但被认真对待的感觉,还是让她心中欢喜。
认认真真回信,对男友的分享做出回应。
刘继红的理解与支持,让两人在异地分离的日常中,感情却日益加深。
02困难要一起面对
将刘继红的付出看在眼里,罗京一直在考虑如何给女友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有未来,第一步就是结婚。
可没想到刚提出这个打算,罗京就受到了女方父母的质疑。
刘继红的父母知道女儿有位在央视做主持人的男朋友,心里不自觉就泛起担忧。
“他这样一个名人身边应该是少不了同样知名又优秀的女人。如果他是个趾高气昂的,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女儿如何能过好日子?”
而这边罗京的父母在知道刘继红的出身较好后,又觉得她嫁过来可能照顾不好自己的儿子。
因此除了两个孩子想结婚,双方父母都不太乐意。
为了得到罗京父母的认可,刘继红在登门前曾自己在家尝试洗手作羹汤。
可结果不是盐放多了,就是炖汤的火候不够。
罗京告诉她别担心,到时候他自有方法。
而见未来公婆的这一天,怀着忐忑的心情钻进厨房,刘继红担心不已时,罗京竟真得早有准备。
早已经配好的调料装成好几个小包,罗京切菜,刘继红只用将调料放进锅里翻炒。
一阵忙活之后饭菜上桌了,不知内情的罗母一看这个小姑娘手艺不错,对她立马改观。
就这样在罗京的帮助下,刘继红给未来公婆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
得到男方家人的认可,接下来就是罗京的“战役”。
不像刘继红那样担心,罗京安慰道:“我一定会让伯父伯母满意!”
带着礼品到刘家拜访,谦虚有礼,说话得体,不高傲,不谄媚。
刘家父亲最稀罕这样进退有度的后生,全程交流下来,满室欢笑。
而吃完午饭罗京自然地起身准备收拾碗筷。
没想到刘母立刻阻止:“女婿上门头一回,哪能让你做家务啊!”
此话一出刘继红心里就乐开了花。看来父母是很满意自己选的男朋友了。
03夫妻也要相互体谅
得到认可后再提结婚,双方父母也就没有再做阻拦。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举办了热闹又温馨的婚礼。
因为丈夫的工作性质与强度,思虑再三的刘继红决定居于幕后,成为贤内助。
亲眼见到了罗京工作之外还要不断精进几身的状态。
平时书不离手,稿子来回读,临时加班时饭都顾不上吃就要奔赴岗位。
想让丈夫安心工作,刘继红就主动承担起生活中的大小事务。
跟着好友学做菜,从一个不太会做饭的娇娇女变成一个真正掌厨的小能手。
公婆的生日她比丈夫记得还清楚,每隔一段时间给老人邮去生活费,经常询问长辈们的生活状态。
将精力分散开来,刘继红就是罗京生活中最大的支撑。
结婚没两年,公公婆婆想要抱孙子。
罗京认为养孩子是需要条件的,而目前自己并不能给孩子创造较优的基础。
刘继红从来不催,她说自己一切以丈夫为主。
好在后来罗京的事业越走越好,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1995年,34岁的罗京迎来了儿子罗疏桐。
一对夫妻外加四位老人,小男孩几乎在蜜糖罐子中一点点长大。
而随着新成员的加入,罗京看着妻子忙活家庭和孩子。
他也深刻体会到了全职妈妈的“工作”丝毫不比自己轻松。
尽量将工作时间进行压缩,只要回到家里就会接过孩子让刘继红有了休息的空。
1996年,《新闻联播》从原来的录播转变为直播形式。
从广播员变为主持人,罗京的工作强度骤增。
不发一言地顶住压力,罗京不喊累,刘继红却心疼得直掉眼泪。
“她就是觉得我辛苦,说我瘦了啊,眼圈又重了。这些我都没觉得,我就感觉那段时间好像头发又少了。”
不让丈夫插手家事,刘继红坚决表示自己能照顾好身后的一切。
背着孩子围着家庭打转,两地奔波为生病的婆婆守夜。
这样的儿媳妇让罗家母亲心疼。
“我只要一回老家,我妈就说我要多顾一顾家庭,继红太累了。这些我都知道,就是很多时候确实现实不允许。有感动也有愧疚吧……”
罗京曾保证,说自己将来退休了就做一个“家庭煮夫”,什么都不让妻子做,让她好好歇着。
而刘继红很开心,但说出来的话却是:“咱俩谁跟谁啊,我这不是应该的嘛。”
04最大的遗憾是爱人的离世
对未来的预想十分美好,但两人并没有等到这天的到来。
2008年的一天,罗京在国外做采访时突然觉得胃不舒服。
坚持完成一天的工作,晚间与妻子联系,他依旧觉得身体不适。
在国内的刘继红鞭长莫及,算好时间当即在北京某医院约了相关专家。
罗京一下飞机就被催着往医院去,他本人没等检查结果出来就赶往了单位。
而稍后拿到报告的刘继红遭遇了一生中最为崩溃的时刻。
淋巴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直没有病症出现的丈夫会被癌症盯上?
医院的楼道里,刘继红哭到浑身颤抖,起初的不敢置信慢慢被怎么和丈夫说替代。
要不要说,怎么说,会不会让丈夫跟着自己一起崩溃。
思前想后半个下午,刘继红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做好一桌子饭菜等丈夫回家。
罗京察觉到妻子的情绪不对,就怀疑是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有什么不对。
面对丈夫说的“无论什么结果,你都有告诉我。”
刘继红努力让微笑与往常一样:
“医生说了,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你接下来要请个假了,因为还要检查一下,
之后可能要住院接受一个短期的治疗……”
此时罗京最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
罗京叮嘱妻子,千万不能把他的病情说出去,等忙完了开幕式一定及时治疗。
2008年6月,罗京忍着病痛以最饱满的状态传递火炬。
在他完成奥运的直播报道工作后,第一次向领导请假。
可住进医院好像什么都变了。
遮光的药物注入身体,大把大把掉落的头发,自己逐渐消瘦。
这明显不是小病,更像是癌症。
眼见瞒不住了,刘继红才崩溃地和盘托出。
情绪有了出口,罗京也得到肯定的答案。
夫妻两人紧紧相拥,之后彼此打气——“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也许是妻子的陪伴和罗京心理上的乐观与积极起了作用。
接受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他的身体也慢慢好转。
可就在眼前出现希望的时候,2009年6月1日,罗京的病情突然恶化。
站在抢救室外,刘继红向上天祈求,如果丈夫可以渡过难关,自己愿意用所有来换。
然而在6月5日,48岁的罗京还是按下了生命的暂停键。
悲痛击碎了刘继红所有的意识,她连丈夫的身后事都没有精力去筹办。
在罗京的哥哥罗平的帮助下办完葬礼。
6月11日,北京八宝山人山人海。
四面八方赶来的送行的人也没能止住刘继红的哀哭。
几度昏厥之后靠着儿子的搀扶站立住。
彻底与爱人告别的那一刻,刘继红的无助令现场所有人眼眶红红。
05被劝说着也有新的幸福
43岁,刘继红以一个单亲母亲的身份带着14岁的孩子努力生活。
之后的一段时间,她表面上看似乎已经走出痛苦,但实际上她根本听不得罗京的名字,看到任何有关于丈夫的物品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到后来甚至要依靠药物才能撑下去。
儿子罗疏桐比母亲更先坚强起来,他不仅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也用稚嫩的肩膀试图扛起母亲的精神。
“妈妈,你不是答应过爸爸要勇敢的活下去吗?咱们要笑,要开心,要好好的,这样爸爸才会放心,会安心啊……”
此时远方的公婆也来到身边陪伴,即使婆婆坐上了轮椅,公公年事稍高。
但儿子的安慰在耳边,长辈的关怀在身边。
就连自己的父母也经常打来电话进行开导。
一点点振作起来,不能让亲人再为自己担心。
刘继红将心中的痛揽在角落,戴上强大的面具撑起自己的家。
向公婆承诺永远守着这个家,教育孩子成才,为老人养老。
之后付诸行动,她用7年的时间将一切拖入正轨。
将儿媳的好看在眼里,也将她的付出与辛苦记在心里。
没想过要她为自己的儿子守着已经结束的婚姻。
当两位老人知道刘继红的朋友为她介绍了人品不错的孙岩时,他们便开始催促儿媳走出去,再觅良缘。
孙岩是个企业家,家境殷实,有品有貌。
认识刘继红后,知道了她的故事,他便为重情义的女人打动。
无微不至地关心,孙岩不仅愿意照顾刘继红的儿子罗疏桐,为其找学校。
还愿意将罗京的父母一起照顾,和刘继红一起为老人养老。
不管什么时候,一个真诚的人总能胜过无数句甜言蜜语。
在公婆和儿子的支持下,50岁的刘继红再次走进婚姻殿堂。
孙岩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也是一位合格的继父。
他对罗疏桐视如己出,关心着他的学业和生活,这让罗疏桐感受到了温暖。
罗疏桐也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高中毕业后便去往了海外留学。
刘继红再婚的消息传出,不少人指责她“背弃爱情”。
可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她用7年的时间撑起一个家,在儿子长大后才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
再婚后也依旧将前公婆放在心里,这样的儿媳妇已经十分难得。
虽然不住在一起了,刘继红还是会每个星期去看望前公婆。
定期体检,营养品与陪伴也从来不少。
用实际行动实现赡养老人的诺言,和丈夫孙岩在细水流长的日子里创造温暖。
罗京离世前对刘继红说:“你一定要好好生活,还要越来越好。”
如果罗京看见刘继红的现在,相信他也会有所欣慰吧……